佛学杂议

  • 佛学杂议,  佛学杂议

    常用慈心 悯伤天下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但人们往往习惯于追求永恒,皇帝炼丹,名士求仙,青春永驻,亲人长寿,林林总总。

    我自己也追求过许多东西,有过许多的执着。经年累月,也积攒下了厚重的业障,其实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着业的习气。回首这大半生,因为业的积累,自己是可以堕入无间地狱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努力修正自己,时时忏悔,一心向善。

    我虽然没有过痛如切肤的恨,但却有着刻骨铭心的爱,这种爱,或许以爱的名义,给别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害,其实也是一种罪,虽无以弥补,但应该时时忏悔自己的罪,放下执着,放弃伤害。

    过往已不可追,未来亦不可知。我能够做的,是放下执着,遣除道障,在当下寻求利己利他之法,共得光明。

    不慕好舍,闲居静处,常用慈心,悯伤天下。

  • 佛学杂议,  佛学杂议

    八正道

    多部经卷里都提到了“八正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

    《佛說大集法門經》中阐述了何谓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名八正道。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廣為眾生。如理宣說。而令眾生如說修習。行諸梵行。利益安樂天人世間。”

    《佛说帝释所问经》中讲到,虚妄可以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虚妄产生疑惑,进而疑惑产生欲望,欲望产生怨亲,怨亲又会导致憎爱,而憎爱又极易导致讼诤或陷曲及不实之语。要断除这些烦恼,一个对治的方法便是八正道,佛曰:“滅虛妄者。謂八正道。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由是八法虛妄得滅。”

    又如《佛說人仙經》中讲到,如欲获正等正觉,悉知悉见,则有八正道法,即“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八正道。即是三摩地受用法。若有如是得正思惟。行於梵行。修習圓滿。獲梵天樂。”“令諸眾生咸得清淨。離憂悲苦。”

    《大般涅槃經》中提到的“八苦”。“所謂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而对治这八苦,亦可以八正道为之。若人精进勤勉,可以速离生死,到解脱处。而已得八正道者,则可精进勤勉地为他人解说八正道。

    《中阿含經》中提及了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五欲,以及三恶不善念。对治三恶不善念可以用三善念,而对治五欲或三恶不善念,八正道亦为正念正法。

    由此可见,八正道应常记于心,时时修习,勤勉精进,宣扬解说,共获悉地。

  • 佛学杂议,  佛学杂议

    擦亮镜子

    六祖坛经中提到的神秀和尚和慧能和尚的偈子,一直广为流传,为后人津津乐道。

    神秀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多人都非常推崇慧能的偈子,认为他当下已见立本性。慧能也确有过人之处,虽不识字,但颇有见第:“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对于慧能的智慧,神秀也表示钦佩:“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

    我私下里觉得慧能和神秀二人的偈子并无高下之别或谁的更殊胜之分,慧能得了顿悟的要领,而神秀则用的是渐悟的方法。人的根器不同,因材施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修习的方法,这本来也是学习佛法的通常路径。渐悟或顿悟,因乘或果乘,都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只要方法适合自己,精进修习,终将殊途同归,大可不必升起分别心而褒贬其一。这就是为什么“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这一点,六祖也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我根器愚钝,天性顽劣,是断不敢想顿悟的,只能勤勉精进,以求次第证悟。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样的,不考虑自身条件,误认为自己聪颖过人,总是想着顿悟,总想走一条捷径出来,急于求成,往往正法未得, 已入旁门。 顿悟固然好,但如果久顿而不悟,恐怕还是要在明镜台前照看一下,如果看不清楚,那不妨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有朝一日,或许会照见真正的自我,拈花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