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通胀之痛
今天德国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12月德国农产品价格比2020年12月上涨了22,10%,其中作物类产品价格上涨了22,80%,这是自2011年以来价格同比上涨最多的一次。
观察通货膨胀的一个好去处就是生活必需品超市。在那里你会发现,物价上涨的脚步比收银员扫码的速度快,通货膨胀的歌声也越来越嘹亮。肉,蛋,奶价格一路飙升,现在德国廉价超市最普通的鸡蛋也要0,19欧元一枚了,涨价的趋势再持续下去,通胀能把土鸡变金鸡,把中产变穷人。
出门也是一样,汽油价格目前在每升2欧元左右徘徊,每每看到1,80欧元每升的价格,我几乎都按捺不住要给自己的车装一个副油箱的冲动,想趁机多加些油。毕竟不知道物价会涨到什么程度,通胀什么时候会缓和,能省点就省点吧,或许是场持久战呢。
回到家里,电和天然气也大幅涨价。即便能源价格飙升,政客们还在进行各种莫名其妙的操作,大概是政客的家里不使用能源吧,似乎价格飙升和他们没有关系,这只是平头百姓的问题,让我又想起了史上第一渣男薛平贵的唱词:他哪把我穷苦人放在心怀。
通胀之痛在政客的嘴上,在百姓的腰上。
-
八戒
如果问八戒是谁,那当然是天蓬元帅了,不过吴承恩写西游记时专利法还没落实,八戒的名字自然不能为猪八戒专用。
八戒的名字和佛学多少有些关系,望文生义,就是指八条斋戒了。八戒到底指哪八条戒律呢?杀盗妄淫酒这五条是最熟悉的了。记得看电视剧水浒的时候,鲁智深在寺庙避难,剃度时方丈问了他好几次,尽形寿不饮酒,汝今能持否?鲁先生脸都憋红了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虽然不杀生他答应得挺快。可见越是看似微小普通的事情,反而越容易被忽略,越不容易坚持。
还有三戒平日很少提到,就是不坐高广大床,不自做亦不视听歌舞,不纹饰涂香。
说到八戒,发心自己持戒的人,在自己守戒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鼓动他人破戒。
-
昔日有个三大贤
昔日有个三大贤
京剧《珠帘寨》中“昔日有个三大贤”唱段可谓脍炙人口,喜欢京剧的人都爱听,也爱唱。
这段故事是通过沙陀国王李克用讲述的,故事主体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但做了加工。剧中李克用描述的是关羽来到古城,在城下唤三弟相见,张飞生疑,怒发冲冠在敌楼质问关羽。而书中则是张飞“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径出北门”,怒斥关羽无义。故事毕竟是故事,这个唱段中描述的场景是关羽在城下,而张飞在敌楼俯视,与《三国演义》书中不同,但其实也很有空间感和画面感。京剧是带入式的表现,虽然此处没有弟兄相会的表演,只有描述,但仍能使观众在脑海中产生很生动的画面感。马连良先生1923年灌制的唱片中有这个唱段的录音,唱词是“关二爷在城下呼三弟,张翼德在敌楼怒发冲冠”。这两句和余叔岩先生的版本小有区别,只是个人觉得,在城下对应在敌楼,把场景描述得更具空间感,画面更细腻。
在原板转流水之后,唱段进入了高潮部分。听余叔岩先生的演唱,高亢激越,酣畅淋漓,“三通鼓”的部分近乎快板的感觉,听得人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仿佛自己也是胯下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一般,恨不得手起刀落,亲斩蔡阳于马前。李克用这段唱所讲述的故事,和三国演义书中出入也很大。李克用唱的是张翼德为关二爷擂鼓助威,而书中则是张飞要求关羽“我这里三通鼓罢,便要你斩来将“,是要求关羽立表忠心。作为艺术作品,李克用所描述的斩蔡阳的场景还是非常生动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极强。
<<珠帘寨>> 昔日有个三大贤 马连良演唱 马连良先生的演唱没有余叔岩先生的高亢嘹亮,据说当时马先生的嗓子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唱得没有那么高,但颇有其个人风格,唱片也非常畅销。初听马先生的这段“昔日有个三大贤”,感觉没有听余先生的过瘾,但几遍听下来,发现马先生对唱词的处理非常细腻。例如他唱的是“古城相会”,再者是老蔡阳的人马“赶到”了古城边,而没有用“来到”,感觉还是很用心地雕琢过了。至于头通鼓时关二爷提到上马,还是二通鼓时关二爷提刀上马倒不是很紧要,并不影响故事。
这个唱段讲述的时三国故事,但《珠帘寨》并不是三国戏,此处只是李克用借古城会的故事婉拒程敬思的出兵请求,是李克用在讲故事给程敬思听。马先生唱的是“城楼上助他三通鼓”,这样就比较贴切,是李克用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给程敬思听,如果唱成“城楼上助你三通鼓”,采用第二人称,虽然一字之差,那么李克用就入戏了,但观众就出戏了。 经历了五凤楼怒摔段文楚事件后,李克用性格应该也会多少有所收敛,且他是是沙陀国王,身份的原因,和程敬思讲话大概不会非常激动,毕竟他不是说书先生,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当作营生。从角色的角度看,这段唱在情绪处理上如果只是讲述故事,而不掺入过的的个人情感,可能更符合李克用的任务身份和当时的场景。在这一点上,感觉马先生的处理还是非常妥帖的,也是我非常爱听马连良先生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的原因。
-
节日
人类创造了节日,大约就是为了感时伤怀的吧。到了节日,一边庆祝着,一边追忆和思念着,当然也不乏憧憬,即便自知大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了,逢节日时,恐也是浑浑噩噩,与平日无异。年轻时才开始学着过起各种节日,并试图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上了年纪倒格外重视各种节日,也盼着各种节日,总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一切物品,还有准备丰盛的吃食,等着孩子回来。父母盼望孩子回家的期待和兴奋,应该一点不比小孩子盼着父母下班回家要少。往往是精心准备之后,一个电话,饭菜就凉了,物品也多余了,满心的希望都换做对下一个节日的满心的希望。
-
佛子行三十七颂
<<佛子行三十七颂>>是我比较喜欢诵读的,分享给众友情。
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殊胜师及观自在,恭敬三门恒顶礼。
利乐之源诸圆觉,从修正法而出生,彼复依于知其行,是故当说佛子行。
获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昼夜恒时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亲方贪心如沸水,怨方嗔心似烈火,取舍皆忘痴黑暗,抛弃故乡佛子行。
舍恶境故渐减惑,无懒散故善自增。心澄于法起正见,依住静处佛子行。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聚财物留后世,识客舍弃身客堂,舍此世为佛子行。
交近彼使增三毒,并减闻思修事业,能转慈悲灭尽者,离恶友为佛子行。
依止何者灭罪过,功德增如上弦月,胜善知识比自身,尤为爱重佛子行。
自亦缚于轮回故,世间天力能救谁,是故依止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恶业果,是故虽遇生命难,终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乐如草头露,一瞬刹那毁灭法,恒时不变解脱果,希求其是佛子行。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是故为渡诸有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由此自乐与他苦,确当交换佛子行。
谁以大欲图财物,一切夺或令人夺,乃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吾虽无有少罪过,何人若断吾之头,然以悲心于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何人百般诽谤吾,虽已传遍三千界,吾犹深怀仁慈心,赞叹他德佛子行。
何人于聚众人处,揭发吾过说粗语,于彼还生善师想,恭敬其是佛子行。
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
与吾同等或下士,虽以傲慢作侮辱,吾恭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贫穷恒被他人欺,又遭病重及魔障,众生诸苦己代受,无怯弱是佛子行。
众人恭敬遍荣誉,财物量如多闻天,然知世妙无实义,无有骄傲佛子行。
若未降伏自嗔心,外敌虽伏又增盛,故以慈悲之心军,调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盐水,如何享受贪越增,于何能生贪心物,顿时舍弃佛子行。
一切现象唯自心,心性本为离边戏,领悟彼诸二取相,不作意是佛子行。
会遇悦意之境时,当视犹如夏时虹,虽然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欲佛子行。
诸苦如同梦子死,实执幻象极劳累,是故遭遇违缘时,视为幻景佛子行。
欲菩提者应舍身,何况一切身外物,是故不望报异熟,布施便是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能他利岂可能,是故无存贪有心,护持净戒佛子行。
欲享善乐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故于众生无怨心,修忍辱是佛子行。
唯求自利小乘士,见勤如救头燃故,为利众生功德源,发精进是佛子行。
已知具寂之胜观,能断一切烦恼障,远离四处无色心,修习禅定佛子行。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具方便离三轮,修习智慧佛子行。
若不细察己迷惑,以法形象行非法,是故恒察己过失,断除其是佛子行。
以惑宣说佛子过,以彼减弱自功德,故入大乘士之过,不宣说是佛子行。
贪图财敬互争执,减弱闻思修之业。故于亲友施主家,断除贪心佛子行。
粗语伤害他之心,失误佛子之行仪,故于他人所不悦,断恶言是佛子行。
烦恼串习则难治,念知士持对治剑,贪等烦恼初生时,铲除其是佛子行。
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相状,恒以正知及正念,修利他是佛子行。
如是勤修所生善,为除无边众生苦,以净三轮之智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为利欲学佛子道,显密经论所言义,跟随圣贤之窍诀,著佛子行卅七颂。
吾浅智慧少学故,亦无智者所喜诗,然以经典教言故,佛子行颂应无误。
然诸广阔佛子行,愚顿如我难测故,违理无关等过失,祈诸圣贤予宽恕。
以此善业诸有情,依胜俗谛菩提心,无住有寂之边际,愿成怙主观世音。
此文为利自利他讲教理之土美尊者于恩曲仁钦铺造也。 堪布:索达吉、慈诚罗珠译于五台山菩萨顶。